第一百零四章 大明工业 蓬勃发展-《新明之路》
第(2/3)页
有了第一台,接下去就快多了,研究院派出大量的研究员,直接进了工部的蒸汽机生产车间,准备一下子造个几百台。
因为郭一凡的建议,大刀长枪并没有生产,而是生产的刺刀,研究院火铳部已经研究出来火铳上加刺刀的方式,其实都不用研究,因为郭大少给了样品,照样画葫芦可简单的多。
有些时候,一个创意在不经意间想到,的确很快就能成型,而一项发明则慢的多,需要失败无数次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。但有样品就不同了,唯一要解决的只有可行性。
像郭一凡提供给军部的步枪,的确先进了很多,毕竟是几百年后的产品,但要实现一模一样的不行,退而求其次还是可以的,无非是稍微差点,但再差,在这个时代,都不知道要领先世界多少年了。
大明的火铳已经全部都是燧发枪,而此时的欧洲,还是以火绳枪为主,燧发枪还在研究当中呢。军部甚至研究出了黄火药,因为工业基础差,还不能量产,但具体的原理都已经弄清楚了。
这一年的研究成果,因为有了样品的原因,又加上郭一凡送来的不少资料,大明的军工跳跃式的发展,一下从冷兵器上升到了热武器时代。
再过个把月,等武器制成,把九边的军械一换,鞑子就有来无回了,让你掠夺大明,保证让你来的时候好好,却回不去了。
特别是手雷和迫击炮,不仅造出来了,质量还很不错,有了这些,大型的火炮也就没必要多造了,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,能打野战,还守什么城呢,象征性得弄几座在城墙上,保证兵将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守得住就够了。
因为蒸汽机的出现,郭一凡就给工部提出了发展方向,比如蒸汽机车,重要线路铺设铁轨,如能通车,运输效率更高。还有蒸汽轮船,代替风帆驰骋大海,若能成功,则大明开海之日即将到来。
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大海还是比较畏惧的,从郑和下西洋,到全面禁海,所有人对大海都失去了了解,为此郭一凡还开了个座谈会,针对海洋的情况做了说明。
欲国家富强,不可置海洋于不顾,财富取之于海洋,危险亦来于海洋!郑和的一句话,影响了大明百来年,只是因为古人对大海的不了解,可听郭一凡的讲解,明白了危险之所在,更知道了海洋之财富,让很多人听的热血澎湃。
第(2/3)页